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。所谓退行性病变,是指随着年龄增长,自然出现的一类疾病。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,据统计,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超过50%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。
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骨关节长期使用出现磨损,发生损伤,特别是承重的骨关节,比如膝关节、髋关节、踝关节,随之就会出现临床症状。
骨性关节炎最初的症状就是疼,开始可能是间歇式疼,疼一阵儿就不疼了,之后可能会持续性疼,比如走路疼、运动疼,甚至晚上睡觉时也不缓解。再严重就会出现关节变形、肿胀等症状,最后可能无法行走,影响正常生活,此时可能就需要手术干预了。
骨性关节炎首选药物治疗,主要有两类药物。
第一类:止痛药
止痛药是最常用的。
骨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,服用止痛药进行对症治疗,只要不疼生活质量就能提高,感觉自己就像好了一样。
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非常常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,主要作用就是止痛,降低炎性反应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用,短疗程使用,疼痛缓解后即可停服。
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机理,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,这个过程由一种环氧化酶来介导。环氧化酶分为两个亚型,环氧化酶-1和环氧化酶-2,也就是COX-1和COX-2。
前列腺素广泛分布在人体各个脏器中,它有正向的生理作用,比如保护胃黏膜;它还有另外一方面作用,就是使疼痛敏感度增加。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降低体内前列腺素的水平,使人体对疼痛不那么敏感,疼痛症状也就能得到改善。
非甾体抗炎药有的对COX-1和COX-2都有抑制作用,这种叫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;有的只对其中一种有作用,比如对COX-2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,这种叫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。
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基本都是非选择性的,比如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、氨糖美辛、萘丁美酮等,这类药物的缺点就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比较大,比较敏感的患者长期服用这类非甾体抗炎药,引起胃出血的病例也不罕见。
为了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,后来研发了COX-2抑制剂,也就是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,比如塞来昔布、美罗昔康、艾瑞昔布等。这类药物的优点是对胃肠道刺激小,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加大了。
每种非甾体抗炎药都有优缺点,从这点来看,我们不主张骨性关节炎患者自己选用止痛药,一定要去看医生,明确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后,疼痛症状比较明显,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处方,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。
比如既往有饮酒史,曾因饮酒发生过胃出血,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,医生就会选择COX-2抑制剂,降低胃出血风险;如果有胃溃疡或正处于胃溃疡活动期,必须要使用止痛药的情况下,医生可能会加一种抑酸药,防止胃出血;如果患有冠心病或属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,医生可能就不会 选用COX-2抑制剂,而是选用COX-1抑制剂。
总而言之,需要用什么样的止痛药物,医生会根据病情、病史权衡利弊,然后进行选择。
第二类:骨关节保护药
骨关节保护药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关节组织进一步破坏,临床上通常会与止痛药结合在一起使用。
国内上市的软骨保护药物是氨基葡萄糖。国外比较常用的还有比如硫酸软骨素,在国内硫酸软骨素目前还没有上市。
目前,国内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治疗骨性关节炎,其远期效益还没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能够来证实。